聖哉聖哉聖哉

▲轉載自:基督教歌譜
聖哉聖哉聖哉

詩歌背景

許多聖詩集將這首莊嚴讚美三一真神的聖詩排列在第一首。詩名是根據啟示錄4:8及以賽亞6:3的經文。 這首詩是專為復活節後第八週的聖三一主日崇拜而作。第一節舉出三種神性:聖潔、慈悲、與全能。第二節指出神是昔在、今在、與永在。第三節是「三一」的全權、全愛、全善、與全能。第四節,天、地、海、萬物都稱頌祂。英國皇家桂冠詩人丁尼生(Alfred Tennyson)稱它是「最佳的英文聖詩」。

此詩歌詞的作者希伯(Reginald Heber, 1783-1826)出身於英國貴族世家。他的長兄收集珍本,藏書十五萬本,童年時他就在家博覽群書,並多次在學校得寫作獎,十七歲進牛津大學。1807年被聖公會按牧,在他家鄉牧會十六年。其聖詩多數完成於此時期,且有詩稿被珍藏在倫敦博物院。 他另一名詩是「要遍傳福音」(From Greenland’s Icy Mountains)。

1822年他被調職至倫敦,翌年晉陞為加爾各答會督,統管全印度、澳大利亞和錫蘭的教務。他工作繁忙,又不堪印度的炎暑,一主日他在戶外向廣大群眾證道,繼而為四十二人行堅振禮,回家後,在池塘沐浴時,息勞歸主。英皇愛德華七世在該池塘置碑以茲紀念。

本曲作者戴克(John B. Dykes , 1823-1876)也是聖公會牧師,他的祖父是佈道家,父親是銀行家。他十歲時就在他祖父的教堂司琴,畢業於劍橋大學,在音樂界頗有聲望,一共作曲三百首。 

主後325年,教會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城(Nicaea)召開有名的「大公會議」(Ecumenical Council),會中訂下對「三位一體」真神的教義。 這首曲調因此以「尼西亞」(Nicaea)為名。

本文出處:谷區國語浸信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