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故事 Our Story, R.C. Sproul

為人的榮耀建造的工程,沒有一件會經得起上帝的審查。但為上帝榮耀建造的工程必永遠長存。

每當我重讀創世記開頭的前幾章,不但總能讓我回顧人類歷史初期所發生的事件,而且也能讓我看到人類如何不能超越我們最早渴想達到的願望。也許創世記十一章記載的巴別塔故事最能說明我的觀點。我們在第一節讀道:「那時,全世界只有一種語言,大家說同樣的話語」。註意從原來的創造,墮落之前保存下來的統一。在伊甸園裏沒有翻譯員,每個人都說相同的語言。盡管罪侵入並破壞原始創造的和諧,但至少在人類擴張的初年,人們能夠互相明白。大家說相同的語言,在某種程度上和諧交流。

人類說同一種語言,擁有相同的價值觀,要建造一座城市:「來,我們建一座城,造一座塔,塔頂要通天。」(4節) 從一開始,人類進展的夢想,人類靈魂的夢想是建造這樣一座壯麗的城市——–能到達天堂的頂部。建造紀念性建築來紀念人類的成就,是人類本性的一部份。你可以走遍這世界的城市,你可以看到人類的輝煌成就。你可以從巴黎內部和周圍幾乎任何有利的位置看見埃菲爾鐵塔。紐約市的遊客沒有一個找不著自由女神像或帝國大廈。你去亞洲,沒有不想到中國長城走走看看的。當我們去埃及,我們會到金字塔,參觀古代國王的古跡。磚、砂漿、鋼和玻璃——-我們使用每一種能用得上的材料建造,想方設法表示我們是重要的,我們自身的意義是重大的,我們希望在我們死去很久以後,仍被世人銘記。

傾聽創世記十一章所表達的情緒:「我們要為自己立名」(4節)。十九世紀的無神論哲學家尼采(Friedrich Nietzsche)曾說,人類內心最根本的驅動力是「權力意志」,一種支配的欲望。這是人類墮落的驅動因素。這是伊甸園的遺產,在蛇的誘惑「你們會像神一樣」中度日。為什麼上帝應得到所有的榮耀?為什麼這世界的紀念性建築單單為了讚美和榮耀造物者?我們不能分享嗎?我們不能為自己要求?我們不能取代祂成為最高統治者?讓我們聚在一起,建造一座城市。讓我們建造紀念性建築,即使上帝也不能使之倒下,紀念性建築千古長存:雕像,墻壁、教堂、摩天大樓等更多的建築物。

我記得曾坐著目不轉睛地觀看沃爾特克(Walter Cronkite)和一些前宇航員描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。當我聽到阿姆斯壯(Neil Armstrong)說「就個人而言,這只是一小步,就人類而言,卻是一大步」時,對這難以置信的成就,和全新疆域的征服,我和其他人一樣興奮得忘乎所以。但同時我亦感到有些不安。這些話聽起來像是巴別塔事件的重演,誇耀人類的豐功偉績,而不是低頭禱告:「上帝啊,這是你的榮耀。這是科研事業完成祢在伊甸園賦予我們治理地球的使命。」

我們被呼召要管治地球,目的是榮耀上帝,但我們想為人的榮耀管治地球和天堂。這正是巴別所發生的事件——-扭曲,邪惡地歪曲上帝委任給人類的合法任務。建造沒有什麼錯。播種和收割也沒有什麼不妥。這是上帝在創造中賦予我們的任務,但這些任務必須在上帝的權柄下完成。這些任務必須在上帝的面前,與上帝面對面,在上帝的權柄之下,歸榮耀給上帝的前提下完成。

但在宇宙性的叛逆中發生了什麼?人想為自己建造一座城市,建造自己的王國。人要為自己立名,而不是為了傳揚上帝的聖名。這不是一個古老的,關於人類缺陷的故事。這是我們的故事。我們是這部戲劇中的演員。巴別塔代表我們忙於從事的整個人類的事業。人在巴別塔說:「讓我們建一座城,讓我們為自己立名。免得我們被分散到全地上。」 免得我們變成逃亡者、流浪者、默默無聞者、不受讚譽者。

接著我們在《創世紀》十一章讀到:「耶和華下來,要看看世人建造的城和塔。」(5節)上帝視察這座城市,祂不喜歡眼前的景象:

「耶和華說:『看哪,他們同是一個民族,有一樣的語言,他們一開始就作這事,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一切,就沒有可以攔阻他們的了。來,我們下去,在那裏混亂他們的語言,使他們聽不懂對方的話。』於是,耶和華把他們從那裏分散到全地上,他們就停止建造那城。因此,那城的名就叫巴別,因為耶和華在那裏混亂了全地所有的人的語言」(6–9a節) 人類曾經試圖建造最偉大的建築,但被上帝阻擋了。這工程以混亂與渾沌結束。

人類建造自己的終極城市和王國的每一個企圖都將以混亂結束。任何我們享受的成功都是短暫的,因為「人所作的每一件事,連一切隱藏的事,無論是善是惡,神都必審問」(傳十二14)為人的榮耀建造的工程,沒有一件會經得起上帝的審查。但為上帝榮耀建造的工程必永遠長存。

作者: R.C. Sproul 翻譯:Maria Marta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ligonier.org/learn/articles/our-story/

註:本文的聖經經文選自《聖經新譯本》。
本文原刊於Tabletalk雜誌2016年二月號 。